关于淮北市2022年市本级决算(草案)的报告(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财政局(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5 字号:

市人大常委会: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22年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情况,请予审议。

2022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市本级决算情况总体较好。

一、全市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1.财政收支情况: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03亿元,完成预算的105%,增长9.3%(同口径收入101亿元,增长11.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4.02亿元,完成预算的98.4%,增长9.3%

2.财政平衡情况: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03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89.62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1.8亿元、上年结余6.85亿元、调入资金29.75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5.36亿元,收入总量为260.41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4.02亿元,加债务还本支出11.25亿元、上解上级支出10.36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92亿元、调出资金0.29亿元、结转下年3.57亿元,支出总量260.41亿元。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二、市本级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1.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财政收支情况:2022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1.95亿元,完成预算的104.1%,同比增长2.8%。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71.16亿元,完成预算的98%,增长5.2%

财政平衡情况:2022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95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89.62亿元、下级上解收入8.04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1.8亿元、上年结余2.07亿元、调入资金10.22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7.21亿元,收入总量180.91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16亿元,加补助下级支出68.59亿元、债券还本支出6.76亿元、债务转贷支出4.66亿元、上解上级支出10.36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7.92亿元、结转下年支出1.46亿元,支出总量180.91亿元。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2022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16亿元,重点保障民生领域支出需要,不断加大教育、社保、环保、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投入,有力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分类支出情况详见附表。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2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48.7亿元,完成预算的95.4%,同比下降3.2%(其中土地出让收入47.69亿元),加专项债券转贷收入58.26亿元、上级补助收入2.17亿元、上年结余0.27亿元、调入资金0.81亿元,收入总量110.21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50亿元,完成预算的99.8%,同比下降7%(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安排的支出33.03亿元),加补助下级支出3.91亿元、专项债还本支出11.58亿元、债务转贷支出37.27亿元、调出资金7.31亿元、结转下年0.14亿元,支出总量为110.21亿元。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3.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2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99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同比增长2.8%,加上级补助收入0.1亿元、上年结余0.05亿元,收入总量7.14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6亿元,加补助下级0.1亿元、调出资金2.44亿元,支出总量7.14亿元。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4.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2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9.51亿元,同比增长8.6%,支出50.8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31亿元,支出3.86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收入12.7亿元,支出12.65亿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2.45亿元,支出16.04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4.4亿元,支出15.5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3.65亿元,支出2.74亿元。

5.市本级政府债务情况

经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2022年市本级政府债务限额为114.06亿元,截至2022年末,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105.48亿元,为债务限额的92.21%2022年市本级应偿还到期债务22.05亿元(其中本金18.34亿元、利息3.71亿元),通过预算安排偿还本息8.14亿元,申请省发行政府再融资债券13.91亿元,全年共偿还债务22.05亿元,实现了应偿尽偿。

6.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8亿元,完成预算的107.1%,同比增长16.7%,加上级补助收入1.21亿元、上年结余0.11亿元、调入资金0.76亿元、债务转贷收入0.65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16亿元,收入总量6.6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9亿元,完成预算的99%,同比增长46.7%,加上解上级支出0.41亿元、调出资金0.08亿元、债务还本支出0.66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28亿元、结转下年0.05亿元,支出总量6.67亿元。当年收支平衡。截至2022年底,市高新区债务余额5.45亿元。

7.市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会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亿元,完成预算的103.6%,同比增长34.1%,主要原因是当年化工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园区企业效益提高,税收增幅较大,加上级补助收入0.87亿元、上年结余0.3亿元、调入资金0.04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4亿元,收入总量4.5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4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13.7%,主要原因是园区发展需要,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土地相关支出等大幅增加,加上解上级支出1.26亿元、调出资金0.21亿元,支出总量4.51亿元。当年收支平衡。截至2022年底,新煤基管委会债务余额8.19亿元。

总的来看,2022年全市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相关决议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全力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一是财政决算结果良好。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税收收入占比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全省第一,收入结构更趋优化,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14亿元,同比增长9.3%。同时,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8.2亿元,争取上级各类资金140.4亿元,有效提高了地方财政的调控和保障能力。

二是支持发展积极有效。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33.6亿元以上,有效激发市场活力。统筹安排资金14亿元,投向产业园区、棚户区、老旧小区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消费扩容提质,有力拉动投资和消费,为稳定全市经济大盘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市民生支出182.7亿元,占总支出的85.4%,其中拨付20项民生实事资金33.6亿元,筹措2.3亿元,全面推进10项暖民心工程。安排疫情防控资金4.3亿元、城乡社会救助等专项资金1.5亿元、支持教育均衡发展资金5.2亿元,拨付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2亿元、农田建设补助直达资金3.3亿元、两强一增行动资金1.3亿元等,有力推进了五宜淮北建设。

四是绩效管理不断加强。加强预算项目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结果运用等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对12家单位16个项目和11家部门开展重点项目事前绩效评估,评减资金444.6万元;对市本级74家单位实现项目支出和整体支出监控全覆盖。同时,将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挂钩,压减或取消低效、无效支出,进一步增强预算部门绩效意识,有力推动财政资金持续提质增效。

五是债务风险有效管控。严格执行政府举债限额管理,全市政府债务余额257亿元,有效控制在限额之内。积极申报债券项目资金,获批政府债券额度50.8亿元,其中专项债额度49.9亿元,增长32.8%,超额完成省定债务化解任务。完善债务常态化监控机制,强化政策协同,实施联合监管,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得到缓释,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

与此同时,我们依法接受人大审查监督,认真贯彻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持续优化预决算编报;积极做好全市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报告、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专项报告工作;加强与人大代表沟通交流,认真办理议案建议。

从决算和审计检查情况看,也还存在个别单位错填漏报、未应编尽编问题,预决算编制质量有待提高;部分项目预算执行和专项债支出进度缓慢,资金使用绩效有待提高;单位财务核算管理工作仍较薄弱,会计人员业务培训还不到位等。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