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本”更加细致透明 绩效评价分量加重
101个中央部门公布2020年部门决算透视
7月8日,财政部率先公开2020年部门决算,拉开了中央部门2020年决算公开大幕。当日,101个中央部门在各自网站公开了本部门决算,公众还可以通过登录财政部门户网站“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和中国政府网“中央预算决算公开”专栏集中查阅。
今年是中央部门连续第11年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表示,今年的决算公开有三大看点:一是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促进经济社会稳定。财政资金有保有压,“三公”经费等大幅压缩,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百姓过好日子。二是绩效管理加快推进,通过提升绩效来缓解收支矛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决算公开更加精细,决算水平不断提升。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的决算报告中,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自评数量增加了25.1%,重点绩效评价质量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凸显。
部门决算公开内容丰富
打开2020年审计署部门决算发现,决算表共有58页。其中,2020年度审计署“三公”经费决算支出388.23万元,完成全年预算的33.04%,全部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三公”经费分项及总额支出决算数均小于预算数,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年未发生因公出国(境)支出和公务接待支出;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厉行节约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
从备受关注的“三公”经费来看,压减力度不小。例如,2020年度,财政部“三公”经费支出仅完成预算的37.7%,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三公”经费支出仅完成预算的25.7%,证监会“三公”经费支出仅为预算的45.7%。
中国人民大学政策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俞明轩表示,去年“三公”经费支出大幅减少,主要是中央部门带头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以及厉行节约意识深入人心,并正在成为国家机关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部分因公出国(境)、外事接待任务未实施,公务用车支出和公务接待支出随之减少。
据了解,公布的中央部门决算表一般包括收入支出决算总表、收入决算表、支出决算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9张表,涵盖部门收支总体情况以及财政拨款收支情况。除涉密信息外,收入决算表、支出决算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项级科目,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细化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
业内专家表示,从中央部门公开的决算信息看,部门决算公开内容包括了预算法实施条例规定范围内的预算资金。从项目绩效信息看,中央部门绩效信息公开范围更广、力度更大,项目绩效自评结果、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公开数量继续增加。从公开的单位范围看,中央部门公开决算后,相关部门还将督促、指导所属单位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依法依规公开单位决算。
“决算表格展示非常细致,比如总表、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等进行分层次展示,说明决算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白景明说。
俞明轩认为,总体看,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有三大亮点:决算公开内容全面完成预算法实施条例的法定要求;绩效信息公开范围更广,项目绩效自评结果、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公开数量持续增加;相关部门督促和指导所属单位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的力度更大。决算公开质量不断提高,是促进决算管理提质增效和财政体系高质量建设的有力举措,将进一步推动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具体、更充实。
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自评增长25.1%
通过审计署部门决算可以了解到,审计署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其中,一级项目16个,二级项目128个,共涉及资金9.8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支出总额的100%。
审计署2020年度在中央部门决算中反映了“审计项目实施经费”“审计干部业务进修及培训”“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经费”“国际组织会费”及“信息化运行维护”5个一级项目的绩效自评结果。
如审计项目实施经费绩效自评综述:根据年初设定的目标,项目自评得分为98.3分。全年预算数为4.81亿元,执行数为4.48亿元,完成预算的93.2%。
自2016年中央部门首次公开预算绩效信息以来,财政部大力推动绩效自评信息公开,今年,随同中央决算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送的项目绩效自评表的数量增长到493个,比上年增长25.1%,相关信息也将向社会公开。
专家表示,绩效自评是对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直接反馈,也是落实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主体责任的具体体现,对中央部门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绩效自评结果公开能够让社会公众更加清楚地了解政府预算资金的用途和效果,有利于自觉接受监督,促使各部门重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利于提升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白彦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算支出绩效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由于预算支出之后的绩效情况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同时财政预算支出也具有较大的外部性,综合、客观、全面评价预算支出绩效,是世界各国财政预算支出面临的难点之一。
白彦锋说,近年来,我国中央部门对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绩效自评质量不断提高,一些中央部门在部分重点项目自评中,引入专家、第三方机构参与数据的汇总和规范性审核。从2021年的绩效自评结果来看,各部门项目绩效自评得分的分差有所扩大,分值分布趋于客观。同时,绩效自评作用进一步发挥。通过项目绩效自评,各部门和预算单位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完成效果进行了梳理,对未完成绩效目标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发现了项目管理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从项目“目标”到“结果”的预算闭环管理系统。项目绩效自评成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过紧日子要求的有力“抓手”。
重点绩效评价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财政评价信息公开方面,财政部今年选择了29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随同2020年中央决算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参阅,涉及中央本级项目、对地方转移支付、政府性基金、政府投资基金、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等多种类型,其中,中央本级的十余个项目随部门决算向社会公开。绩效评价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对全年预算执行效果的检验。2016年以来,在全面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自评的基础上,财政部组织中央部门逐步建立健全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常态化机制,不断拓展绩效评价范围,逐步提升绩效评价质量,加强评价结果应用,持续推进绩效信息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
——财政评价。2021年,聚焦教育、卫生健康两个重点领域,财政部选择40多个中央重视、社会关注度高、资金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重点项目和政策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涉及中央本级项目、对地方转移支付、政府性基金、政府投资基金、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等多种类型。
——部门评价。近年来,财政部持续推动中央部门以部门为主体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不少中央部门采用第三方机构对本部门所属单位的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评价。
财政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从评价结果看,大部分项目预期绩效目标基本实现,管理较为规范,实施成效较为显著,服务对象满意度较高。但有的项目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项目预算资源配置不高、部分资金管理水平有待加强、项目监管不到位、产出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改进。
此外,部门决算还对政府采购支出公开作出了说明,这是连续第6年向社会公开。自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财政部积极推动政府采购全过程信息公开,在中国政府采购网集中统一发布各类政府采购项目信息,公众可查询具体情况。专家表示,政府采购是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政府采购支出公开有利于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