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常见电信诈骗及防范宣传
01
刷单诈骗
骗子通过网页、招聘平台、QQ、微信等平台广泛发布兼职信息(“抖音点赞”“公众号点赞关注”等),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完成后立即返还购物费用及佣金,并以“零投入”“无风险”“日清日结”等方式诱骗你,在刷第一单时,骗子会小额返款让你尝到甜头,当你刷单交易额变大后,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据不返款,并将你拉黑。
警方提醒✦
以各种理由引导刷单刷信誉的,一律是诈骗!
✦✦
02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
骗子冒充商家、快递人员给你打电话,说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你的购物信息和个人信息,谎称你购买的产品质量有问题或者快递丢失,需要给你进行退款赔偿,诱导你在虚假的退款理赔网页填入自己的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从而将你银行卡内的钱款转走,或者利用你对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中借款功能的不熟悉,诱导你从中借款,然后转给骗子。
警方提醒✦
自称电商来电称商品质量问题或快递丢失为由要多倍退款的,特别是境外电话,都是诈骗!
✦✦
03
投资理财诈骗
不法分子常常通过赠送小礼品等方式招揽中老年人,宣称自己的产品“高收益”“低风险”甚至“零风险”骗取中老年人的信任。中老年人购买了相关的“产品”后,不仅得不到所谓的“高收益”,往往等来的都是人去楼空的结果。
警方提醒✦
碰到宣称“低佣金、高收益”、“几天可回本”等信息,十有八九是网上投资诈骗套路,一定提高警惕,切勿相信只赚不赔的“投资”。有理财、投资的想法,一定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正规的渠道。提高自身防骗意识,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
04
冒充亲友熟人诈骗:
骗子冒充亲戚、朋友、同事等熟人身份,通过电话或盗用QQ、微信好友头像、昵称,以生病、出车祸借钱或要求发红包等理由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面对这种诈骗要牢记未经电话或见面核实的转账要求一律拒绝,一定要多方核实对方身份,以防受骗。
✦✦
05
冒充公检法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中老年人不懂法、胆小怕事的特点,常常冒充“公检法”等国家工作人员之名,通过电话、短信等手段谎称受害人涉嫌犯罪或银行资金存在风险,让受害人将自己账户的钱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接受调查,老年人一旦根据骗子的指示进行操作,必然受骗。
警方提醒✦
在接到陌生电话、短信一定要做到“三不”,即:“不轻信”“不透露个人及家人信息”“不转账”。公检法机关绝对不会通过电话、QQ、传真等形式办案,也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让你远程转账汇款。
✦✦
06
保健品诈骗:
利用中老年人渴望健康或急于治病的心理,通过派发礼物、免费检查治疗甚至免费旅游等方式对中老年人进行洗脑,哄骗中老年人购买包治百病的“神药”。事实上,这些“药品”大多是一些保健品,并没有实际的治疗功效,中老年人购买这些药品轻则损失钱财,重则延误病情。
警方提醒✦
世上没有能够包治百病的“神药”,如果碰到有人宣传“神药”的神奇作用,可以断定是骗局无疑!治病一定要去正规医疗机构,不要轻信所谓的“神医”“神药!
另外,近期医保卡诈骗又来啦!千万不要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请广大市民提高意识,防患于未然!
分辨诈骗电话和诈骗短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所有以+和00开头的号码的来电和短信,一定是诈骗!
淮北市反电诈中心温馨提醒
天上不会掉馅饼,现在许多中老年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而产生孤独寂寞情绪,再加上认知力的不断下降,一些不法分子便乘虚而入,或小恩小惠、或花言巧语、或威逼利诱,甚至设下温柔陷阱、千方百计请君入瓮,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
所以一定要擦亮眼睛
提高警惕
做到以下几点
↓↓↓
1
不贪便宜
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
2
端正理财理念
老年人在进行理财行为时切勿盲目投资。不要轻信任何投资项目,不要轻信高息的诱惑,不要听信熟人的承诺,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树立理性投资的观念。
3
提高防范意识
老年人应多关注主流新闻媒体,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不盲听盲信,提高警惕,捂紧“钱包”,不轻易掏钱。
4
子女要多关注自己的父母
给予情感慰藉,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充实、愉快,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淮北市财政局(国资委)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