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下达首批国债资金预算2379亿元
记者从财政部获悉,根据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确定的第一批项目清单,财政部近日下达首批国债资金预算2379亿元。
其中,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补助资金1075亿元,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1254亿元,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补助资金(气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50亿元。
“增发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是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财政部将切实扛起监管职责,坚持多措并举,指导地方财政部门以更加严格的要求管好每一笔国债资金,确保将资金用出实效。
支持重点地区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经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查批准,今年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专项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耕地是提升粮食产能、保障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物质基础。据财政部农业农村司副司长魏高明介绍,安排的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预算1254亿元,将支持全国1336个县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以及修复灾毁农田共5400万亩。
同时,此次国债项目和资金安排更加聚焦重点地区:一是优先支持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合计支持规模2885万亩,占总规模的53%,安排国债资金约682亿元,占总规模的54%。二是加大对粮食主产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合计支持规模4202万亩,占总规模的78%,安排国债资金约984亿元,占总规模的79%。三是将各省上报的248.3万亩灾毁农田全部纳入支持范围,支持地方及时修复灾毁农田。
强化资金监管
据了解,此次增发国债由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协同推进,除了组织国债发行、项目审核和预算下达之外,财政部还负责对国债资金进行监管。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次增发国债资金的监管要求达到空前高度,明确以资金作为抓手、按项目跟进,确保国债资金在相应领域安全、高效使用。”王建凡说。
11月30日,财政部制定印发《增发2023年国债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国债资金用途、资金分配和预算下达、资金使用管理、绩效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地方财政部门管好用好国债资金,提高资金分配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办法》要求,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中央财政下达的项目预算后,原则上于7日内商有关部门分解下达,地方财政部门应当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拨付资金,不得挤占、挪用或骗取、套取国债资金,不得在年底突击花钱,不得支持楼堂馆所、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国家政策禁止性内容或纯商业性内容的项目,严禁地方新增隐性债务。
“此次增发国债资金,拿到就必须管好用好。”王建凡表示,财政部将要求各地监管局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敢于动真碰硬,紧盯所在地国债项目资金,从严从重查处违规使用问题,并在预算下达后将有关项目信息全部导入预算一体化等系统,实施全流程跟踪监控。同时,压实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履行财会监督主责,坚持花钱必问效,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国债资金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效用。